週次 |
主題 |
說明 |
1 |
後車頭交叉口到老圓環(概論) |
古早有人說,台北車頭往前往後命運大不同?上世紀60到80年代,大量的西部鄉鎮青壯人口湧入台北市尋找頭路,出外人下車落地就要面對「食住行」的需求。超過70年歷史的圓環夜市小吃,在1950、60年代有「北圓環、南龍山寺」的稱號,過往週邊開設多家戲院。不僅承載了老臺北人親友歡聚的回憶,也是外地人來此尋找對家鄉味道的思念。走進這段的後車頭+圓環美味散步隧道,探秘老建成的小吃歷史。 |
2 |
後車頭交叉口到老圓環(訪調) |
依行前聯繫與規劃路線由講師帶領大家 進行實地訪查尋味記錄 (約2.5小時) ※依實際聯繫狀況名單會做彈性調整※ |
3 |
大橋下的趁呷人歲月(概論) |
時勞力需求大增,台北橋頭工聚集,抵達台北後車頭的男女勞動力,經職業介紹所,被分配到鄰近的三重埔、新莊、中和做工,不過離台北車站最近的三重還是最受歡迎,暫時找不到就去橋孔下碰運氣,大稻埕小吃有日夜輪班制之分?交界地帶的大橋頭街,除了區隔聚落地盤,也區別了「柴寮」和「豬屠口」邊界地味小吃截然不同的氣口! |
4 |
大橋下的趁呷人歲月(訪調) |
依行前聯繫與規劃路線由講師帶領大家 進行實地訪查尋味記錄 (約2.5小時) ※依實際聯繫狀況名單會做彈性調整※ |
5 |
裏三重的住廠兼容地帶(概論) |
嘉義東石之移民信仰廟宇,經過數年之發展與交匯,如今已為三蘆地區著名之廟宇,不僅如此,其周圍熱鬧的聚落巷弄中還藏著諸多各縣市之美食佳餚,若仔細一看,您還會發現街上有不少以北港、雲林、嘉義為名的招牌,展現濃厚的移民飲食持性呢!車路頭街乍看有如雲嘉小吃一條街安裝在三重埔,令人好奇是什麼因緣際會成此獨特地景? |
6 |
裏三重的住廠兼容地帶(訪調) |
依行前聯繫與規劃路線由講師帶領大家 進行實地訪查尋味記錄 (約2.5小時) ※依實際聯繫狀況名單會做彈性調整※ |
7 |
西城鑠奅 (siak-phānn)的繁華霓虹(概論) |
商場碩大的霓虹招牌,這座南北飲食轉運站:是60至80年代停靠台北站的迎賓玄關,日治時期就被打造為娛樂特區,唯一無門的「西門町」,開放歡樂的風氣,接收來自大江南北的五味雜陳匯聚於此,甚至東洋風、美國派、香江味都占一席之地!比現今信義區地位更顯要,這是「老台北人的青春回味,外省移民的鄉愁滋味,異鄉客的朝聖探味」,且來追溯老西門造就了多少食衣住行育樂經典! |
8 |
西城鑠奅 (siak-phānn)的繁華霓虹(訪調) |
依行前聯繫與規劃路線由講師帶領大家 進行實地訪查尋味記錄 (約2.5小時) ※依實際聯繫狀況名單會做彈性調整※ |
9 |
公民週 |
全校共同課程,由講師帶領全班參加。 |
18 |
成果展 |
成果發表-將配合三重藝文祭或歲末感恩園遊會展出 |